八月份是毕业生求职的“冲刺期”,很多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非常焦虑。记者从市人才服务局了解到,当前大学生就业突出表现为结构性矛盾,事实上并不是没有可供毕业生就业的岗位;高校、用人单位及社会各界应给予毕业生足够的关心,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具体的帮助;大学毕业生也应调整心态,理性、积极地选择就业。
对于困扰毕业生的比较集中的三大“心结”,做了多年人才工作的人士提出一些有助毕业生调整心态、突破求职瓶颈的方法。
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怎么办?
一名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说:“近来参加了不少面试,都没找到合适的单位。我不太在乎挣多少钱,只是希望进一个有前途的单位,锻炼自己,能有一段长期的发展。但是,现在很多同学都劝我‘随便先找个工作’,难道我只能‘先就业再择业’了吗?”
对此,专家指出,这种“对第一份工作的困惑”是毕业生最普遍的困扰。第一份工作确实会给今后的职业生涯带来较大影响,但如果以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”为由而不就业,是不明智的。工作是融入社会、保持竞争力的一种主要方式。大学生毕业后,如果在一两年内毫无从业经历,那么其学历、知识的竞争力将会趋低。对于目前仍未找到合适工作的毕业生来说,应调整心态积极就业,或者参加大学生就业见习,积累一段时间之后就有可能会迎来“柳暗花明”。
学历偏低,怎样找到工作?
一位应届毕业生说:“我快24岁了,只有大专文凭,能应聘的岗位很少。我也想念书,可要是去读本科,最少也要3年,3年之后就27岁了,工作很可能更难找。我该怎么办?”
专家认为,一些毕业生主观上很想做一番事业,却最终成为“啃老族”,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自信。他们不是嫌自己学历低,就是觉得自己缺乏工作经验,空有“走出去”的想法,没有勇气大胆求职,结果自缚手脚。专家指出,深造、培训也好,继续求职也罢,关键在于要有自信心的支撑。毕业生要分析、挖掘自己的特长和优势,敢于突破自我,尝试原本认为“我不行”的工作,从积累工作经验做起;同时,一部分人也应摆正心态,调整期望值,更加实际地选择岗位。
专业影响了就业怎么办?
小立是学机械制造专业的,作为一个女孩子,家长和她自己都认为应该找一个非专业的工作,或者做文员,或者做其他的工作,不应该从事与她专业相关的工作。因为那样工作条件太艰苦,不适合女孩子做。
专家指出,除了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外,大部分岗位的专业门槛目前已经趋低,“专业是否对口”并不是单位选人的决定因素,而更加注重能力。另一方面,一些学生甚至家长在报考时不慎重,到临近毕业找工作才后悔选错了“专业”,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。家长和学生应当结合自身的性格、兴趣、能力报考专业,对今后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生涯也应该有一个长期规划,从而真正认识专业对于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。